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艺术品理财网艺术新闻要闻快讯

故宫文物南迁:《清明上河图》藏身乐山八年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吴晓铃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5-05-14 14:27:12

《清明上河图》

海峡两岸记者“重走四川抗战大后方”

5月13日,乐山市中区安谷镇泊滩村,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馆大门上,“功侔鲁壁”四个烫金大字吸引着参加2015海峡两岸记者“重走四川抗战大后方”联合采访活动的记者的目光。这是抗战胜利后,为旌表乐山各宗祠寺庙为护国宝作出的贡献,原国民政府题颂“功侔鲁壁”牌匾,以示褒奖。“没想到,故宫文物当年是藏在这么隐蔽的地方。”台湾中评社记者林谷隆感慨。

1933年起,故宫博物院为免文物遭受战争破坏和掠夺,开始分南、中、北路向西南大后方艰难转移。其中数量最多的9369箱文物,在1939年南迁乐山,存放在今安谷镇的古佛寺和6座祠堂内。由当地76岁的王联春老人自掏腰包修建的故宫文物南迁史料馆,所在之处正是藏匿点中的一座祠堂。

“文化长征烽烟万里藏鲁壁,民间护宝安谷八年树丰碑”,馆内悬挂的对联彰显着四川人民为抗战所作的贡献。王联春指着一张泛黄票据向来自海峡两岸的记者介绍,“当时故宫博物院的人选中了6座宗祠作为存放点,大家二话不说就把老祖先的牌位搬出来腾出庙堂,换回的是一张当年政府的借据。”而另一张民众在河岸上搬运文物的老照片,也让记者们十分触动。王联春说,运载文物的船从宜宾过来时在江边搁浅,是乐山的民工把文物一箱箱从大船中搬到小船上,再扛到岸上。“当时,有一个连守护文物,但人手根本不够,是我们乐山的袍哥和普通老百姓自动在文物存放点的最外围巡逻,避免可疑人物靠近。”

记者在史料馆看到,当年藏在乐山的国宝中,既有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翠玉白菜,也有郎世宁的《八骏图》等。王联春说,由于古寺和祠堂周围覆盖了参天大树,又远离乐山城区,日机在1939年轰炸乐山时,半城尽毁,而在郊外的文物却最终幸免于难。八年之后,文物准备重新启程从重庆运往南京,清点时无一丢失和破损。“非常感动,因为这是一条艰辛漫长的路,四川人为护国宝作出了巨大贡献。”《台湾导报》董事长特助陈子发在参观完后建议,随着两岸交流日益频繁,更多人将会看到凝聚两岸共同记忆的文物,看到这些民族瑰宝。

责任编辑:麦穗儿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1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8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359.375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