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海内外客家人同赏充满秦风汉韵的“吴巍简帛书法艺术(洛阳)展”
- ·下一篇文章:砚文化委员会名誉会长刘红军一行到江西赣州考察石城砚
秋拍在即,吴建强:擦亮眼睛,选择真正的紫砂精品
随着2018年中国艺术品秋拍的陆续开始,各种拍卖话题渐起,尤其是今年春拍的市场行情,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在秋拍中的抉择。回顾今年春拍,在书画略显疲弱的环境下,瓷杂板块表现则可圈可点,无论是先期开拍的香港市场,还是随后拍卖的内地市场,中国瓷杂艺术品均有不俗表现。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2018年春拍市场中的一抹亮色——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而紫砂壶又以宜兴紫砂壶最为出名。和一般陶器制作方法先拉胚后上釉不同,宜兴紫砂壶的制作全部是手工拍打成型或镶接成型,并不上釉。每一件紫砂作品要经过练泥、打泥条、拍身筒、搓嘴把、捏蒂子、做盖片、上撮口等几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2006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紫砂壶在拍卖市场行情看涨,越来越多的人看重它的收藏价值,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今年6月份,在北京朝阳区举行的2018春季《聚雅臻藏》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数件紫砂作品大放异彩。紫砂泰斗顾景舟、工艺大师周桂珍等人的作品自不必说,这类罕见紫砂精品,一出场便让买家热情高涨。这样的氛围下,同出宜兴的国家工艺美术师吴建强的两套壶拍出了63万元的总成交价,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也反应了买家对拍品艺术和市场价值的认知更具理性和远瞻性。
吴建强的这两套紫砂壶分别是《五色土》系列和《八仙过海》系列,前者成交价达25万元,后者则拍出了38万元的高价。

2018《聚雅臻藏》春拍现场
创作这两套壶的吴建强先生,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宜兴紫砂行业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有“传统紫砂界的黑马”之称。
吴建强1958年生于江苏宜兴紫砂世家,是正统的紫砂村人,与顾景舟是靠屋邻居,从小受到紫砂艺术氛围的熏陶,于1983年进入紫砂行业,曾被业界誉为顾景舟门外弟子。1995年,吴建强被评为助理工艺美术师,2014年晋升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他的壶艺博采众长,韵味丰富,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获得多项奖项,并数次出版于《陶魂》、《中国青年英才集》、《紫砂第一村》等。

吴建强
目前紫砂壶收藏行情一路看涨,仅今年春拍高价成交的顾景舟、汪寅仙等人的10把壶就价值1亿多元。为什么一把小小的紫砂壶有这么大的收藏价值呢?
对此,有观点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紫砂泥的日益金贵。“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说的就是陶都宜兴的紫砂泥,甚至有传言称紫砂泥料已枯竭。吴建强表示,其实枯竭的说法不存在,制壶世家都会存放了几吨甚至几十吨的泥料,政府封矿是为了保护资源,但紫砂泥日益金贵却是实话,而他制壶只选家藏的泥料。
在吴建强看来,名家紫砂壶价格大涨是合理的,因为他身处紫砂行业中,读的懂名家作品的艺术价值。这些前辈的作品,无论料质、做工、造型和气韵都可以说达到了较高的境界,时间越长越能显示出其不凡的价值。
此外,吴建强解释了一个经常被忽略的因素,真正的纯手工制作的紫砂作品是有一定数量限制的。越是高级的工艺师越是注重作品的质量,往往精益求精甚至可以说对自己吹毛求疵,所以紫砂大家创作一把精品紫砂壶时间都比较长。这样的市场供需矛盾,也造成了紫砂壶的价格飞涨。
对于这次春拍作品的成果,吴建强表示,这只是市场认可宜兴紫砂壶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在传承紫砂文化的历程中,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同时,他也传授了几点选购收藏紫砂壶的窍门:看泥、形、工、实用、名家这五方面。他说:“希望广大紫砂收藏爱好者不要被市场的瞬息万变所牵制,要擦亮眼睛,选择真正的紫砂精品,真正认识和传播紫砂的深远艺术价值。”

《五色土》系列 (吴建强 制)
责任编辑:麦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