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意门传媒
当前位置:北京华艺网艺术新闻要闻快讯

非遗产业界的首部研究著作《非遗产业学》出版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24-12-12 17:24:37

日前,非遗产业界的研究著作《非遗产业学》(西沐、雷茜著)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据悉,这是非遗学研究界关于非遗产业的首部研究著作。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产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深入与消费结构的持续调整,文化艺术和精神消费的崛起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非遗产业不仅规模不断扩展,产业形态也日趋丰富,深入渗透到了大众消费的诸多层面。这一变化释放了非遗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与此同时,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更为非遗的现代传承与产业创新带来了质的飞跃。在这样的背景下,非遗产业发展的前沿探索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

事实上,非遗产业的迅速发展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非遗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并明确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这一系列论述不仅为非遗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彰显了非遗作为文化传承载体的重要价值,还突显了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文化复兴中的深远意义。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使非遗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然而,与产业蓬勃发展的景象相对的是,非遗产业在前沿探索中同样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非遗产业的发展必须适应时代与市场的各种新变化、新挑战、新需求,找到一条科学健康的发展路径。基于此,形成一套系统深入、科学全面的学科体系,以厘清非遗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轨迹,显得至关重要。《非遗产业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完成研究的。

作为非遗产业学研究与分析的基础,清晰界定非遗产业的基本概念,有助于建立统一的认知框架,进而避免学术讨论和政策制定中的误解与偏差。因此,本书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出发,明确了非遗产业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厘清了其形成与发展的历程,界定了其学科性质与基本研究方法,阐释了学科研究的价值意义。这一系列探讨不仅为深入研究非遗产业学奠定了基础,更是推动非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

本书共分为十三章,旨在全面系统地探讨非遗产业发展的各个层面,具体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从中国及世界非遗及其产业的视角出发,探讨非遗产业发展的总体背景;第二章集中探讨非遗产业的基本概念及非遗产业学的理论阐释,明确其学科性质与研究意义;随后,各章节依次分析了非遗产业发展的态势、非遗资源化管理、非遗资源“活化”、非遗产业发展机制、非遗产业分类、非遗产业管理、非遗产业运营、非遗产业发展理念、非遗产业发展战略、非遗产业发展的支撑服务体系以及非遗产业政策等多个维度。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书全面呈现了非遗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并从学科建构的角度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成果。我们期待,本书的出版能够为非遗产业的实践者、政策制定者及学术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推动非遗产业走向更加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浙江传媒学院高峰)

责任编辑:麦穗儿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1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8艺术品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2021006152号

页面执行时间:8,875.0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