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艺术品理财网艺术新闻滚动新闻

艺迹中追溯过去 —1953年9月26日 画家徐悲鸿逝世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闫春玉  来源:书画圈网  发布时间:2016-09-26 15:47:01

63年前的今天,我国艺术巨匠,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鸿在京逝世。缅怀徐悲鸿的一生,他无疑是艺术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为了扭转中国画抄袭、模仿、缺乏生活气息的萎靡颓风而大声疾呼;他学贯中西,将西方精湛的写实技巧融汇到中国绘画之中,为传统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开拓了新的广阔天地,为中国的美术教育做出杰出的贡献;他将自己的爱国情怀凝结在奔马、怒猫和雄狮中,将自己传统文人的情志写进修竹、山峦里,将内心深处的情感悄悄带到画卷中。

今天为纪念徐悲鸿先生逝世63周年。书画圈网小编全面回顾徐悲鸿先生丰富的一生,探索他在艺术史上为我们留下的一段无法逾越的传奇。

徐悲鸿

重新阅读徐悲鸿 细微之处震撼人心

1895年,徐悲鸿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乡村小镇的贫寒画师之家。幼年时他半耕半读,从事艰苦的田间劳动。13岁时,家乡发大水,他跟随父亲到处为人画肖像,写春联,完全依靠卖艺为生。17岁时,由于父亲得了重病,他独自挑起全家8口人的生活重担,在宜兴三个学校同时担任图画教师。这三个学校离他家有 30多里路,他总是徒步往返于三个学校之间,从来舍不得乘船和搭车。因为家里无钱供给他读书,徐悲鸿没有进过正规学校,也谈不上学历和文凭,为此常遭人奚落。这使他深感前途渺茫,世态炎凉,不禁悲从中来,犹如鸿雁哀鸣,于是将原名徐寿康改为“悲鸿”,并以哀鸿自况,发愤绘画。

1916 年,徐悲鸿入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课余苦修素描。暑期应聘到明智大学作画,结识了著名学者康有为、王国维等人。翌年5月,徐悲鸿拿到了明智大学的一笔稿费,赴日本学习美术,年底回国。这年12月,徐悲鸿北上,被北京大学聘为画法研究会导师,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接受民主与科学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在 美术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当时他就明确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1919 年3月,徐悲鸿怀着向西方学习科学和民主、以复兴中国美术为己任的决心,从上海乘船赴法国留学。徐悲鸿到达巴黎,随后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历经8年苦读,通过对欧洲艺术如饥似渴的吮吸,取得了卓越的艺术造诣。

1927 年春归国后,徐悲鸿奋力投身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当中,受田汉之邀,出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同时受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在教学与创作中, 提倡写实主义,抨击形式主义。

《田横五百士》

1929年9月,由蔡元培推荐,受聘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提倡中国画的革新,反对保守主义,曾亲自拜访并聘请画家齐白 石出任该院教授。1930年完成油画《田横五百士》,翌年完成中国画《九方皋》,1933年完成油画《徯我后》,开中国历史画一代新风。

1934年游历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等历史文化名城。至德国柏林、前苏联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等地举办中国近代画展,宣传中国传统绘画。

抗战爆发期间,徐悲鸿以画笔为他的利器积极宣传抗日救国,并将几年来卖画所得全部捐出用于抗战救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在担任政务、行政工作的同时,仍笔耕不辍地进行创作,满腔热情地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他为战斗英雄画像,到山东导沭整沂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为劳模、民工画像,搜集一点一滴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

从渔樵为侣、鸡犬唱答的家乡到艺术之都巴黎上下求索,从战火硝烟中的北平到远赴新加坡为战争筹集善款,从发展开拓中国绘画到为美术教育做出的杰出贡献,书画圈网小编努力追随徐悲鸿,重新走一遍他走过的路,这样近距离地接触他,观察他,了解他,感受他的历史际遇,折射艺术大师的人格魅力,正是徐悲鸿先生给我们的印象和启示。

执笔作画 惊叹于艺术大师从不停息的探索

徐悲鸿的一生,他的喜怒哀乐全部投射到了作品中。他在画中时而谴责时局,时而表达心境,有时甚至是十分私人化的,比如对逝去情感的缅怀,对妻儿的爱恋,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探索。

正如徐志摩所说,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并不平坦的艺术旅途中。他努力将油画的精确和国画的洒脱融为一体,为当时陈旧的中国画坛带来一股新的风尚和活力。

《愚公移山》

徐悲鸿擅长中国画和油画、素描等,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人物、走兽、禽鸟、花卉、风景都有独到建树,尤以画马著称。但是,他始终坚持把人物画放在首位,即使是表现自然美的走兽、禽鸟等题材的作品,也往往赋予深刻的社会寓意和注重人格化的表现。他痛感于封建社会末期人物画的衰颓,以振兴人物画为己任,在实践中首先对人物画下了持久的功夫。如《田横五百士》《九方皋》《愚公移山》《巴人汲水》《巴之贫妇》等,都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艺术语言中凝聚着力的表现,是十分感人的。

《奔马》

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为了诠释马,“其速写稿不下千幅”。据书画圈网小编检索了解,他的画第一次印刷出版的是马,第一次得到当时画界著名画师称赞的也是马。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驻沪19路军与上海人民奋起抗日,徐悲鸿激于爱国热情。画了一匹昂首屹立的 马,命名为《独立》,表达出希望祖国独立强盛的时代意识,使人感奋。1935年,徐悲鸿画《奔马》一幅,在画上题写了“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 然”,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他的《嘶马图》,画一匹马在荒野里奋跃前蹄,题“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诗句。他还画了“相期效死得长征”的奔马,热切期望中华民族觉醒,奋起自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徐悲鸿画的奔马题为《奔向太阳》。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为志愿军画《奔马》,还亲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1953年9 月26日,徐悲鸿因劳累过度,脑溢血复发逝世,就在这一年上半年他画了两幅极有历史意义的《奔马》,一幅是献给毛泽东主席的,题“百载沉疴终自起,首之瞻 处即光明”,表达了他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另一幅题有“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这是画家对新中国的正确理解,也是他毕生追求的理想。

徐悲鸿用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有的回首长嘶,有的腾空而起、四蹄生烟……徐悲鸿画的马不仅外形逼真,而且神态雄健,给人以跃动的感觉,而他借马的形象所表达的高尚情操和他在艺术作品中所寄托的内涵更成为鼓舞人们奋进的精神力量。

书画圈网小编仔细揣摩徐悲鸿先生的作品,他画中的角色,无论是奔马、山水还是人物,读的越多,他那种充满了苦涩、艰辛和种种的颠沛流离亦有另一番情味,各种画面浮于眼前,各种滋味涌上心头,甚至可以体味到徐悲鸿先生作画时的心境,被他的坚韧和执着所感动,被他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在力量多所折服。

革新美术教育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徐悲鸿的艺术成就是杰出的,他是赢得了世界声誉的艺术大师。同时,他又是一位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坚持以现实主义的原则指导教学,怀着对美术人材的无比热爱和关心,培养了中国新一代的美术家,是我国现实主义美术教育的奠基人。

徐悲鸿曾多次讲过,美术教育是他第一位的工作,创作活动只居第二位。他之所以要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他痛感当时中国美术的颓败,深知复兴美术事业是整个民族的事业,需要有一代接一代的人去努力,不是靠一个人画几张画就能发扬光大起来的。加之,他少年时期历尽颠沛流离,深知求学之苦的遭遇,使他推己及人,对不能入学的贫苦青年美术爱好者,内心寄予深切的同情。可以 说,在他开始学画的同时,早已立下志愿,要以复兴中国美术为己任。与其说他对美术教育工作比美术创作有更大兴趣,不如说他对培育美术人材有更大的责任感。

徐悲鸿对中西方的美术都有较深入的感悟与理解,他用他所了解的知识及他自身深厚的美术功底来对比中西方的审美情感和文化差异,并对民族艺术加以取舍、革新,总结了自己的中国艺术改良理论《中国画改良论》。他将西方写实绘画的思想融入进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语言中,他的创新精神推动他竖立美术的现实写实主义教育思想。徐悲鸿在美术教育观念上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启发诱导式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都是他创新精神的体现。

在他的任教几十年中,积极支持进步学生,严格要求,诲人不倦,他矢志改革美术教育,与守旧思想和反动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美术力量,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美术家和美术教育的中坚力量。

徐悲鸿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教育家气质、胸怀、品格的真正的艺术教育家。他顺应历史潮流,对中国传统绘画进行改造,强调写生及素描造型对中国绘画创作的重要性;他把培养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他建立的教育学派、教育体系能够薪火相传都离不开他自身强烈的民族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在书画圈网小编看来,在我们所处的当今社会,他的这种革新精神应该成为教育界的示范,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更加有利于社会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编后语

“丹青巨擘、教育巨子”,徐悲鸿既是传薪者,也是开拓者,他毕生为中国美术的振兴和发展而奋斗,是改革国画的先驱者;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徐悲鸿的教育影响,在艺术实践中,变成了现实力量,成为一种中国文化向前迈进的内在驱动力。

一个人的人格、德行和审美观就是这样影响着他的艺术的。徐悲鸿先生的人生和艺术,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和文化创新实践的宝贵遗产。今天纪念徐悲鸿先生,我们穿过这个时间点追溯过去,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品欣赏:

《雄狮图》

《钟馗》

《行书五言联》

《珍妮小姐像》

《洗衣妇》

《柳马图》

《松鹰图》

《换鹅》

《喜鹊登枝》

《修竹仕女图》

《水禽图》

责任编辑:麦穗儿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1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8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15,062.5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