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文献交流评论市场评论

中国非遗艺术品交易模式亟需整合与创新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发布时间:2015-09-12 08:44:00

西沐在中国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研究课题启动签约仪式暨发展论坛上

尊敬的张锠老师、尊敬的王德恭院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能够参加这个研究课题启动签约仪式和发展论坛。

首先我们祝贺这次研究课题的启动签约仪式的顺利举行。

我们都知道,非遗的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过几年的持续呼吁与发展,整个社会的关注度比较高,参与的热情也很高,所以说,对非遗发展的各种研究、各种探索实践等方面做的工作都非常多,每年都有很多的项目、很多的成果不断地推开,基本上建构起了非物遗发展的一个蓬勃的格局。但是,我们今天签约的课题项目与以往我们看到的研究等项目所不同,是基于非遗艺术品市场交易模式创新的一个课题,我们虽然不敢说这在非遗界开了先河,但是,足可以说,在非遗界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我们今天所签约的课题,可以说在非遗的发展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的。大家在以后的发展中,可能会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

关于非遗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非物遗发展过程中,敏感的话题虽然不少,但是,像非遗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发展这么敏感的话题,可能并不多。这主要的是由两个背景决定的:第一个背景,是现在非物遗的发展还主要处在抢救、保护这样的大的战略格局下,在这样的大格局下,非遗艺术品市场、非遗艺术品产业如何发展?它的发展会不会冲击抢救、保护的力度与进程,这是非常敏感的话题,同时,不同的声音也非常多。第二个背景,是非遗在发展的过程中,非遗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机制的参与,在非遗的传承过程中,是否会造成非遗的异化?这是学术界和业界非常敏感的话题,很多人都在讨论。在这个大的背景下,我们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做出了非常积极的探索,虽然有这么多的敏感性,但是,这并没有阻碍非遗艺术品市场和非遗艺术品产业的飞速发展,没有阻碍非遗艺术品及其产业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么一种基本格局,这么一个事实。所以说,我们今天在发展的进程中,来研究中国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的课题,有着极其重大的战略与现实意义。因此,就这个题目谈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一、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是其市场与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非遗艺术品(也有人称之为非遗产品)及其非遗产业,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然从我国非遗发展的大的战略格局来讲,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非遗的抢救、保护与传承还是一项不可动摇的战略任务,占有主导性的位置,但这并不妨碍适合于及有条件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非遗资源,进入非遗艺术品市场与产业发展的格局中。我们在这里所强调的非遗艺术品就是指在市场与产业格局中的非遗产品,是指能够进入市场和产业的发展中的非遗的种类和非遗的资源,而那些处在抢救、处在保护状态中,不能进入市场、不能进入产业化发展的非遗种类和非遗资源,或者是一些非遗种类与项目资源能不能进入,需要时间与研究的评判,暂不在我们这次课题研究的范畴之内。所以,从这一个视角来看,我们必须正视非遗艺术品市场,正视非遗艺术品产业。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也不可能拒绝非遗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发展的创新,因为只有符合市场与产业发展规律的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非遗资源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推动非遗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融合。今天我们研究与探讨的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的课题,就是从市场交易模式的层面,来推动非遗艺术品市场的创新。它是非遗发展过程中众多创新发展之中的一种,更是当今现代市场经济与产业经济关注与重视非遗发展与资源的具体行动。

当下,非遗艺术品及其产业的发展有了一些进展,但这种进展与非遗在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很不相称,与当下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局面也很不相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除了我们主观上的观念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管理、体制、政策与市场体系与市场主体发育上的问题,特别是非遗艺术品及其产业主体能力的建设,这与迅速发展的非遗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市场观念的保守,市场手段的缺失,资本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等的不足,再加上非遗资源的量大、点多、分散、规模小、区域性强等具体行业因素的限制,深刻地制约着非遗艺术品及其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彰显出巨大的市场潜力与空间。在艺术品产业向资产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格局中,非遗艺术品及其产业只能进一步整合资源,依托优势资源进行创新,以创新促进融合发展。而创新的突破口就是要进一步按照资源差异化的秉赋,来进一步改善供给,发掘需求。而从目前来看,非遗艺术品市场交易环节的创新是重中之重,而“平台+互联网”机制下的电子化交易,又是可行而又可选的重要战略突破口。

二、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的战略意义

非遗艺术品市场交易模式电子化创新,是进一步拓展非遗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效应的重要路径,可以有力地推动非遗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的发展,不断释放非遗发展的效应。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的探索,在这个方面,可以说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1. 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是一种新的交易模式,是一个平台化的交易,在平台的整合功能的作用下,可以最大程度地改变现有非遗艺术品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可以大幅度地推进非遗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平台效应可以最大程度地聚合非遗创意、生产、创作等资源,在资源的聚合中可以生发出更多的个性化的创意与产品,从而丰富非遗艺术品市场供给端的状况;另一方面,平台效应又能最大程度地聚合多元化的需求,从而在个性化需求的整合、实现在流转方面拓展更多的空间,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发掘需求。有了丰富的多元化的供给与个性化的需求,非遗艺术品就会走入市场、进入消费,这可以说是利用市场机制,推进非遗与当代生活融合的重要战略路径。

2. 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这种平台化交易的创新,为非遗资源或是非遗艺术品价值发现建构了新的平台,为非遗资源及其产品价值链的建构打下了基础。我们知道,平台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建立在“三公”原则基础之上的具有公信力的平台,它是一种具有增信功能的平台,这是一个平台的最大价值所在。非遗艺术品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大量、快速、反复的高密度、高频次的交易,为非遗艺术品挖掘内涵、挖掘价值、发现价值、提升价值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公开的路径与可能性,有利于推动实现非遗艺术品市场及其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

3. 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为非遗艺术品及其产业大众化打开了一个重要窗口,也为非遗普及及优秀非遗艺术进行社会美育开拓了一条重要路径,体现了消费是最好的传播与学习的理念。非遗文化艺术品交易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艺术普及与美育的过程,在交易中传播,在交易中消费,在生活中消费与使用,在使用中体验,是最好的无言的普及与美育。

上述三个重要的战略意义,坚定了我们积极地推动这一交易模式创新、探索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三、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关键是要抓住发展的要点

当然,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是一种交易模式的创新,这种创新如何成功地运用到非遗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过程中,可以说还需要研究与探讨。概括地讲,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应给予特别的重视:

1.交易标的物的选择问题

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交易标的物的选择问题很多,也很具体,但概括起来,重点有五个方面:

(1)交易标的物的实物问题。标的物的实物问题主要是解决必须是实物、现货,而不是期货;最小的交易单位就是一个独立的艺术品实物;标准化交易单元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多对一,即多个艺术品对一个交易对象,但不能一对多,即不能一个艺术品单元对多个交易对象,不能走权益份额化的路子。

(2)交易标的物的生产能力问题。我们知道,非物遗艺术品量大、样态非常多,很多是民间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创作、一些创意、一些生产作品,量的供给差异很大。所以,标的物的生产能力问题必须考察,实物电子化交易需要有一定的量的支撑,而很多非物遗产品生产能力很低下,不可能大批量生产,对于这样的非遗产品,就不适合在平台上进行集中的集成电子化交易。

(3)交易标的物的标准化问题。首先,要考虑标的物创意设计的标准化问题,在创意、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平台的基本的要求,是一个需要标准化设计与产品的平台。其次,是制作、创作的标准化,实物电子化交易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假定在资产包里的所有实物非物遗艺术品,其价值、形态都是等同的,所以,在制作、创作是必须强化标准化生产与创作问题。

(4)交易标的物与电子化交易的互适问题。互适问题,主要是考虑电子化交易过程中单价问题、集保问题、流转便捷等问题。第一,单价问题,以南方文交所的宣纸交易为例,在一般市场交易中,宣纸的交易一般以刀(1刀为100张)为单位,但在电子化交易中,我们就可以以张为标准交易单位,这就是考虑单价问题。因为不少很老的宣纸,1刀可能就是1万元,而1张就是100元,单价低有利于交易的活跃度,有利于更多的合格投资者参与。第二,集保问题,非遗艺术品与其他艺术品相比,样态、形态更复杂,要求更多,首先要考虑产品保持周期问题,如有些非遗艺术品在短期内就会出现质变或稳定性不足,如果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存续期大于非遗艺术品的保质期限,这种非物遗产品的选择就肯定是有问题的;其次要考虑机构,电子化交易涉及非物遗艺术品拥有方、电子交易平台方,还有投资方,集保的机构最好选择第四方的与上述交易无关的独立的专业机构来承担集保任务;再次是集保的条件,需要更专业的条件来满足专业性的要求;最后是资产的保全,涉及到保险问题,下一步,集保的保险可能会出现专业化的保险产品或者是专业化的保险机构来参与到非遗艺术品的集保过程中来。第三,流转的便捷问题,非遗艺术品交易产品在需要提货或是清盘的时候,或在实物艺术品交易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实物艺术品怎么能够非常便捷地到达投资者的手中,这就需要专业的、先进的物流方面的机构或企业的参与及体系的支撑。

(5)交易标的物的价值挖掘空间。要选择有价值潜力的非遗艺术品交易的标的物,为投资者负责,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在一般情况下,当非遗艺术品电子化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时,在平台上会有溢价的空间。如果我们选择了没有价值挖掘空间的非遗艺术品作为标的物,溢价后价格就容易严重偏离其价值,这时,投资风险就会出现。

2.交易的合法性,即核心是交易平台的合法性问题,重点是平台建构方的合法性。平台建构方准入情况是平台合法性的前提,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对此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当下不少未取得准入资格的机构与企业,也在搭建有关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产品的交易,可以说,不解决交易的合法性问题,政策风险非常巨大。

3.交易过程的合法性,即核心是交易的连续性问题,重点是连续交易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中,标准化合约交易又是重点。如何有效地在连续交易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无论政策上,还是规则与技术上,都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取向。

4.会员的准入问题,即合格投资人的问题。在这里,合格投资人主要包括经纪人会员与投资人会员。要探索适合非遗艺术品电子化交易的合格投资人的独立体系,核心是合格投资人,包括经纪人会员与投资人会员的进入门槛,即通过入口的门槛来提升风险识别、风险承受及风险管理能力,从而降低交易与社会系统风险。

四、平台化是落实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的基石

我在很多场合讲,为什么互联网艺术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还鲜有成功的案例?我们认为,关键还是把互联网当成艺术品产业发展的工具与通道,强调互联网在交易层面的的渠道与通道作用,没有重视艺术品市场平台化发展的取向,没有深刻认知“平台+互联网”这一根本的融合机制。

为此,我们强调要积极建构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的综合服务平台。艺术品市场平台化发展的一个基础性业态,强调利用平台的公信力,来实现对需求及资源的整合作用,通过交易鉴证与登记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通过提高信息对称程度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风险。同时,依托金融体系与市场支撑体系来不断拓展平台的业务能力。

有了规范、高效的综合服务平台,就可以推动“平台+互联网”机制的建构,在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与管理技术融合发展过程中,特别是通过互联网终端的发展进步,会进一步突破PC端而进入多元化发展的移动端,并在此基础上衍生更多的新型市场交易模式,实现不同艺术品反复的合约交易,实现艺术品交易的规模化、常态化和大众化,促进艺术品快速流通,建立适应新科技融合发展与市场需要的新型交易流通体系与市场体系,最终推进“平台+互联网文化”机制建构下的多元、多重产业融合发展。所以我们讲,平台化是落实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的基石。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只有通过这种平台化的综合服务,才能真正实现非遗艺术品资产化、金融化与产业化,从而可以达成方便、快捷的非遗艺术品资产流转与艺术品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五、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模式需要在创新中规范发展

在非遗艺术品集成实物电子化交易过程中,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交易问题以外,还应特别做好以下运营方面的基础工作:

1. 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平台的价值梳理与发现功能。这是平台化公信力与增信功能的一个基点,因为没有价值梳理与发现功能的平台,平台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基础。所以我们讲,平台的价值梳理与发现功能是平台运营的前提基础,无法实现价值梳理与发现功能的平台,就谈不上公信力的建立,也就失去了平台存在的合理性。

2. 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投资人权益的保护机制问题。总的看来,投资人权益的保护主要有两大块:一是风险教育,它包括风险识别能力的提升教育与风险接受能力的提示;二是风险管控机制,主要包括准入风险、运营风险与退出风险这三个方面的管控。从目前来看,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的退出风险虽然没有政策与法律障碍,但有社会风险存在,应予以重视研究与探讨。

3. 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平台的运营问题。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具体,但主要是五个方面的问题,包括:运营安全、高效运营、规范运营、运营技术及低成本运营等。平台的运营问题是非遗艺术品电子化交易的一个基础,更是实验与探索成功与否的前提,其中,运营专业化与技术保障、安全问题应给予特别重视。

4. 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重点是搞好运营的顶层设计。从运营规划、运营架构、运营规则、运营管理服务、运营产品、运营技术、运营支撑等,尽量避免边运营、边设计、边改善的模式。要充分发挥研究与借鉴的功能,推动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顶层设计在广度、高度、深度层面不断有所突破。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智库与研究机构在顶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的探索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咨询与服务。

当然,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是一个创新性较强的业态,不仅仅是一个跨界的探索,也是一个具有高度学术与政策敏感性的实践,加之相关的探索与实践刚刚开始,成功的案例不多,面临的困难多且大,所以,需要大家齐心合力推进,给这一前沿探索以时间、以宽容、以支持,为我国非遗事业的发展鼓与呼。(根据西沐在中国非遗艺术品实物集成电子化交易研究课题启动签约仪式暨发展论坛上的主旨发言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麦穗儿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281.25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