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雄浑正道此壮观 笔墨沧桑入高古——王晓绘画印象记
- ·下一篇文章:张秀进:笔墨丹青绘 德高艺人生
从杭法基到王冬龄看现代书法的尴尬乱象

王冬龄书法文/楚寻欢 2015年,他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艺术博物馆现场乱书《心经》;在德国汉堡大学现场题壁《逍遥游》;在苹果杭州旗舰店,写了“惊人”的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2016,他的乱书《心经》现场书写,去过加拿大温哥华美术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新西兰国立美术馆、大英博物馆,还去过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现场题壁《道德经》第一章……
艺术史家范景中先生曾在“书非书”2015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研讨会上说他的作品,令其想起席勒的两句诗,大意是:混沌之中迸发出星星之光。

王冬龄在太庙前书写《心经》。2016年 林梢青摄 在展后的雅昌专稿中,他特别自信而直接地说:“应该说‘乱书’是我艺术创作中一个新的突破。它是上苍的眷顾,使我走到自然本身。”(《现代书法主将王冬龄:怎一个乱字了得!》:雅昌2015年5月14日)








一、“王冬龄的传统草书和现代书法创作,已足以使他立足于当今艺坛,但他最近创作的乱书系列,则将他的艺术生涯推向了高峰。一方面,作为踪迹和结果,乱书或许可以在世界抽象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沈语冰:王冬龄的乱书;出版源:《诗书画》,2016(4):44-56)此文发表于2016年,说王最近创作的“乱书”,其中“最近”两字也应是2016 年,再向前推也不过是2015年,而杭法基的“书象”系列是1997年创作,2006年终结告一个段落开始集中精力于抽像水墨文人画系列。2007年初在地方上作为回顾观摩展出,因为经费原因推迟至2011年7月9日又在“美术报”上发表“书象”系列回顾。王冬龄的“书象”探索是在杭法基“书象”终结或若干年之后才开始的,但其“乱书”与“大块墨书”的图像形式与杭法基“书象”系列几乎完全相同(如上图)。传统书画家对同时代的或古人的作品常以摹仿临学开始,古人也常在画面写上“仿某某”之类题识,但这仅仅是学习阶段。进入创造性阶段,一幅书画完全象某人的风格与路数,也是对他人创意的模仿与学习,把摹仿抄袭说成创造来窃取洗白的行为注定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
二、“王冬龄先生的乱书为其所独创的现代书体之一,王先生因这种创体被书坛誉为‘仅此一人’,从而乱书之为书体也就‘仅此一体’。”(李川:王冬龄乱书“乱谈”:现代性论争中的书法 出版源:《诗书画》,2016(4):68-73)此文更是煞有介事地大肆舔菊吹捧,兴起于80年代中后期的现代书法运动已逾30年,类似“乱书”体早已萌芽,应该说这种群体性尝试是现代书法运动的大潮下应运而生的产物。


现代书法真正进入国际视野是从二战后日本的少字数作品在欧美巡回展开始,书法走向更自由的抽象形式标志着战后日本现代书法运动的真正启动,这种形式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延绵几千年的传统书法形式面临难以出新的窘境,另一方面直接来源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国际语境影响。现代书法运动在中国的兴起是80年代中后期,今天日渐式微的日本现代书法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中国人以无比的热情捧出“井上有一”勉为其难苦撑的正是三十年现代书法运动一直不愠不火的尴尬表现。书法是线条的艺术,风格上的崇尚古典与走向现代抽象图式或者说传统古典中融入现代,现代书法中包含古典,这种矛盾发展态势是值得首肯的。不管是传统书法还是现代书法走向当代都需要具备个性魅力成就其独创性方能立得住脚,徐渭、金农、弘一等书家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都以个性魅力的书风自成一格,在“人人都是艺术家”,媒介材料空前丰富,艺术外延被一次次彻底颠覆的今天,不管是传统书法还是现代书法都有其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也更具挑战性。


王冬龄的成名迎合了物欲横流的大环境,如他所愿:“我不在乎身后名,我希望生前获得应有的荣誉。”如此信誓旦旦的欲望之呼作为他的座右铭与颁奖词恰如其分。楚寻欢 2017/4/17于京东 作者简介: 楚寻欢:原名王绍军,湖南武冈人,南蛮北漂客,喜禅好诗,媒体人、独立艺评人、环球文化网主编、东方禅社发起人。
责任编辑; 上官灵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