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艺术家学术交流

遵“天人合一”观,运思中国画的继承和发展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丁立镇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4-11-30 16:42:15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论是该继承宏扬的精华。其本身就是“天人合一”观的体现,“似”者,象物之原形也,“不似”者就是要求写形要写成比原物更美更有生命灵性的艺术形象——“常形”。苏轼曾论及“常理”“常形”。吕凤子在《中国画画法研究》一书中,也阐述了画之“常理”、“常形”:“通过变则,显示常理,而显现常形,实等于说把经常目击的变形或变相变作画中的常形或本相”。也就是说中国画家认为经常目击的物象已是受光影等环境影响后的一种变形,所以中国画应画排除光影等某些透视变形等外来因素,画比原物更美、更理想、更有内在生命力的物之“常形”。这与西画靠光影明暗、按透视规律画物象,何其不同也。

60年代我曾在《新观察》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埋没九百多年的桥》,作者是桥梁专家,他从《清明上河图》画的大拱桥里,发现已失传的造桥原理:这大拱桥全是方木交叉而成,一颗钉子没用,上面越压越结实,他还附有用火柴竿搭了一个模形的照片。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我称为“双绝”——“画绝”,“桥绝”。画中之桥,可谓绝妙的“常形”,如果以西画光影法画之,桥的里面是处在暗部,那就根本发现不了这精妙的“绝桥”了。

国画另一类写形是夸张、主动变形。八大山人为了表达国破家亡的仇恨,画鸟的眼睛,夸张到近乎方形;在表现神、佛、皇帝贵人时,常画的“两耳垂肩”,以示“贵像”;特别应提及的,中国艺术家通过迁想妙得,创造了龙、凤、麒麟等世间没有的艺术形象,千百年来已活在人类心目中,有的已成为中国形象化身。这些艺术形象“之母”就是“天人合一”观。这是靠描摹实物的西画所不可能有的。由于做“自然奴仆”,西方艺术就不太重视这样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他们认为人类不能飞,要飞就要长翅膀,所以古希腊著名雕刻《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虽然有令人惊叹写实技巧,但处理神话题材,也跳不出模仿自然的圈子,在逼真的人体上,硬按上一对羽毛逼真的鸟的翅膀……。而中国壁画、石刻及中国画中的“飞天”和众多的人神飞翔,仅是靠抓住男女体态运动时的曲线变化和衣带飘扬的主要特征,加以想像夸张,用简练多变的线条,塑造了直接在天空遨翔的艺术形象。

中国画以情为本,认为万物都有灵性,与人类通灵,是人类的朋友。画家根据不同物种的自然属性,比兴、比德,寄托自己的理想情怀,屈原用“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梅、兰、竹、菊、松柏,雄鹰、鸿雁等动植物和高山大河,千百年来都成了画家寄托情怀的“人格化”的草木生灵。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把对自然爱好与“人格”追求结合起来。这些都是“天人合一”的体现,真是达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第二,中国画在艺术空间追求上突破多种自然规律,特别是成角透视的限制束缚,实在是伟大的突破和创造。

西画是严格遵循透视规律的。宗白华指出:“西洋自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画风,是在一幅幻现立体空间的画境中描出园雕式的物体……画境似可走进,似可手摩”(注12)。中国画由于“天人合一”观指导,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最能迁想妙得,最能“因心造景”,借外界之美升华自己的独特的理想之美。“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清方士庶语),黄宾虹说:“古人言江山如画,正是江山不如画,画有人工之剪裁,可以尽善尽美”这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可以突破多种自然规律的限制、束缚,其中突破人自身生理形成的成角透视局限,彻底打开了无限的视野,简直是中国画的最伟大的突破和创造!

我们聪明的祖先竟能“跳出三界”,提神太虚,立足宇宙空间,随意随需而动,鸟瞰整体律动的大千世界。目游四极之胜,搜览八荒之妙,感应于灵府,并按中国画特有的构图法则,意匠经营,跨越时空和昼夜寒暑,把万水千山和不同时空的人物活动囊括在一个画面之中,“咫尺有万里之势”,锤炼成蕴含无限诗意的画卷。这是何等博大的气魄和胆识!夏珪的《长江万里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等是惊世骇俗的长卷巨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等奇伟立构,都是中国人独创的令世人叹服的国宝,没有“天人合一”的艺术观,是不可能创作出来的。

可以说中国画家对客观世界,自然万物的观察取舍已进入了“自由世界”,简直就像一个“统帅”,自然万事万物都是他的“兵卒”,由他任意指挥这“千军万马”,排列出各种 “阵势”——妙造全新的意境,升华为较之自然更美妙画作!这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不能够继承发扬,简直就是不肖子孙。

对这种艺术空间无限扩展通常用“散点透视”表述,我认为也不太确切,因为其本身不含“透视”二字之意。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论画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宋代郭熙创“高远”、“平远”、“深远”之“三远法”,也很高明,可行性很强。我看还是用古人的表述更有中国品味。

第三:中国画的特有的画法——“笔墨”技法体系,简称“笔墨”。它是中国画能独立于世界画坛,除“天人合一”的艺术观之外的另一大支柱。

我们分三个方面论述:

其一:中国画因书法入画,大大提升了中国画的审美机制,成就了中国画的一大特点,造就了中国画技巧之高难,从写生到创作都特重“笔墨”技巧、笔墨情趣。要求每一笔墨都是审视画作成功与否的环节,达到远观气势磅礴,近看笔墨精妙,不容废笔败笔。线之长短、粗细、深浅、快慢,墨之干湿浓淡及分布都要恰到好处,都要合乎画面整体动律。故作画要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时,从局部落笔,一气呵成。画人或从眉眼起,或从足部始,如写字一样,气贯全画。这源于“书画同源”,以象造字,一象一字。中国画很重“写”,“写生”、“写意”、在落款时有的不用某某画,而用某某写。极端重视含书法意味的笔法、笔墨韵趣,体现了中国画高度的文化品位。而西洋画不太重视笔法,可以修改涂抹,与中国画画法有天壤之别。清代邹一桂评曰“西洋画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注13)这是以中国画观念要求西画,有点偏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4,263.672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