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艺术家评论

《黄山松》媒体评论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冯今松 崔伟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4-11-29 21:23:26


冯今松:  

黄山松,好似破石而出,君临天下,伟哉壮也!观王超的松图就有这种感触。王先生的画,其线如铁画,其势如虬龙,松风撼岳,情意盎然 。1998年11月19日

崔伟:  

王超先生近年所作的《黄山松组画》,它振古铄今,壮人胆力,确实非同凡响。

黄山以她那博大恢宏的气势与千变万化的奇幻自古就是画家们汲取养分的源泉,画黄山也是名家辈出。清出的弘仁、梅清,石涛现代的黄宾虹都为佼佼者。曾有人称“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弘仁得黄山之质。而宾虹老更是以其多变的笔墨究其神髓。”

王超之写黄山则是见从己出,任情而发之作,虽冲口似常言,但法度超前轨,如从意境上来讲“得黄山之魂”应不为过。

表面看来,王超写黄山的方法与其师可染先生似是相背驰的,但是却同样达到了博大以及厚重的艺术效果,并极其现代感,这就是古人所讲:“善学者师心,不师迹”。

他的构图大胆,其势逼人,而显大气磅礴之势,“游六合”以多维空间为依托,这是他的高明之处。他的构图源于写生,但并不照搬,因那样会造成气局狭隘之弊。这是他既师造化,又得心源的结果。王超与其师最大的不同是笔墨,他并未沿袭可染先生追求逆光效果,而是采用层层积,层层染的方法,而是以书法入画,根根线条深入胎骨,可谓笔笔中锋。这令我想起潘天寿大师的“强其骨”的骨柱,如无这么强的线,无论如何也支撑不住那强势的画面。的确,他的黄山是写出来的,他是一位以书法入画的善者。他早年习汉碑、魏碑、李北海,后临二王又入苏东坡、黄庭坚书法修为十分了得,这无疑为他作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曾讲过:他的画不要骗别人,更不要骗自己。

他用墨也并未被笔所掩,山石的勾皴,松针的烘染,都能体现用墨蒙养方面的深度。那松下的山石精光内敛,如墨玉般的层次夺人心目,松针的渲染也使人感到黄山那雨后的露气蒸腾,可谓:“墨韵乎,在其间”。

以上是王超画作的广度,而深度却很难表达,有时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笔者在这个层面并未向他过多地讨教,只是以个人一孔之见,发些感慨吧!

看一幅好的画作不能光用笔墨来论长短,而是看那些内在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与大自然“天人合一”的程度,如到了“无我之境”那画也会发出一股“清气”,这股“清气”我从前辈大家之作中感悟过,而今又在王超的作品中隐隐显现。

他的画看似雄沉,细读之,却又内涵深刻,似“禅”意绵绵,例如组画之三,我个人认为已到空灵澄莹,和谐静穆而产生出与自然气息的深沉默契,令人回味,而引发联想。右上边一块突兀巨石好象佛祖如来,闭目沉思,口微张,似讲经文,似涅磐,左边的数组山石如佛之众弟子似聆听佛理。那松化成龙,化成凤,蓄势待飞。那云,那水带着佛的思绪飘向人间......。

极为生动的画面而产生那绕梁三日的韵味,我只能用“得天趣”三字来形容。

清恽南田曾云:“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逸品是中国画中超过神品的最高等级,也是中国国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笔者妄将此桢列为逸,不知过乎?

上述是我的有感而发,可能已离题了,松,其实才是王超所要表现的主题,也是他自己性格之写照。那精钢铸铁的枝干,实为他从艺几十年来百炼而出,这也体现了他的傲骨,看到了他生活道路上的坦途与曲折,他是痛苦的,他的痛苦来源于象哪吒一样“拆骨还父,拆肉还母”的过程;他是困惑的,他的困惑来自“上下求索”的追求,从那繁盛茂密的松针上看到他是有得的,有中国古代几千年文化内涵,也有艺术道路中所探求的成果,他的松显示了他的志向与目标,这里从他的《咏黄山松》诗中略显端倪:

    惊离钱载喜龙钟,

    独立高标在险峰。

    傲骨天成江汉地,

    长留青史意从容。

以上是他松的写照,他艺术的写照,他人格的写照。

事情总是讲讲容易,懂懂也容易,而做做实在难,不然可染先生怎么发“一实胜千言”之叹呢?目前画界如王超以苦行僧精神埋头苦修者,实属珍罕,在当今的商品社会中,众多画家都追求“一眼惊人的刺激法”,虽面目万千,但多显浮躁之气。应属短期行为,因艺术是要以时间来考验的。王超曾言:“我的画,将来会有人来研究的”。我想这是肯定的,宾虹大师也曾言过:“我的画要过五十年后才有人懂”。这就是生命力,任何脱离中国水墨画真谛而追求短期行为的手段,是没有生命的,他将被历史所淹没。

我想可染、苦禅等大师的在天之灵,也会因王超先生的努力及成果而欣慰,甚至自豪。因为他们的老师齐白石就曾讲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之语。这在他们及王超的身上不是最好的体现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国艺术目前就急需这么一种后继之兵。(编辑/麦穗儿)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10,140.63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