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文献交流评论市场评论

明末清初徽州的书画市场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吕友者  来源:《艺术品》  发布时间:2014-11-20 17:17:57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的这一首诗道出了徽州无限的神秘。徽州自古人文荟萃,商业繁盛。到了明代尤为突出,时人张瀚在《松窗梦语·商贾纪》中说:“自安、太至宣、徽,其民多仰机利,舍本逐末,唱棹转毂,以游帝王之所都,而握其奇赢。休、歙尤夥,故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可见徽州人有着善于经商的传统。 

  当时的徽州人“四方货玩者,闻风奔至,行商于外者,搜寻而归。”导致丰富的艺术珍品积聚徽州,使其成为当时全国最有影响的收藏地,亦带动了周边地区古玩市场的发展。 

  那么,徽州的艺术品市场到底是怎样的?又有哪些自身的特点呢? 

  一、鉴藏风气与参与群体 

  徽州的书画市场甚为活跃,当地人们的收藏亦相当可观:宋元明清近千余岁,陵谷变迁,未受兵革,书籍、碑版、金石、书画之藏,至明弘嘉,搜罗宏富,家弦户诵,虽吴越文物之盛,无以逾之。古玩收藏竟达到“家弦户诵”,可见其参与市场群体的庞大。 

  这种风气自然影响到徽州:滥觞于江南好事缙绅,波靡于新安耳食,诸大估曰千曰百,动辄倾囊相酬,真赝不可复辨,以致沈唐之画,上等荆关;文祝之书,进参苏米,其敝不知何极。 

  明末徽州鉴藏家收藏的法书名画不计其数。徽州籍著名藏家兼古董商人吴其贞就有着深刻的体会,他把自己历年行商古玩的所见所想,都记录在自己写的《书画记》上,让我们得以真实地看清当时市场中方方面面的细节。吴氏出身于收藏世家,其父吴豹韦“笃好古玩书画,性嗜真。尤甚于扇头,号千扇主人,然不止千也。”他曾于1639年在溪南观画:“余至溪南借观吴氏玩物,十有二日应接不暇,如走马看花,抑何多也!据(汪)三益曰,吴氏藏物十散其六矣。……其风始开于汪司马兄弟,行于溪南吴氏、丛睦坊汪氏,继之余乡商山吴氏、休邑朱氏、居安黄氏、榆村程氏,所得皆为海内名器。”此话中所提及的徽州几个大收藏家族皆为徽州名门望族,也是富甲一方的徽商世家。这种以宗族为纽带形成的社会收藏结构,使徽州的收藏具有自身独特的面貌。 

  徽州参与艺术市场的群体除了徽商之外,还有画家、官绅、医生、装裱工、平民百姓、门客等皆有收藏,几乎涵盖了社会各阶层。 

  清初著名的画家王鉴对收藏非常喜好,故山水擅长临摹,对于董、巨尤为精诣。吴其贞去过王家观赏书画,如1643年四月二日,他过太仓王元照家,观赏了关仝《溪山积雪图》绢画一卷,甚剥落,画法松秀。他判断是元人笔,非关仝画也。吴注曰:元照,讳鉴,风州先生孙也,性恬雅,善丹青,宗董巨二家,而好古之风盖家传也。” 

  同时,徽州当地的官绅也大都参与到收藏之中。如陶元祐,崇祯十六年进士。壬辰(1683)年正月二十六日,吴其贞与他一起到吴门,观赏一个名叫于庭的人携来两张名画,一幅是元代曹云西的《群峰雪霁图》大纸画,另一幅是赵仲穆的《渊明图》小纸画。曹画被朋友归希之以他物易去,《渊明图》因陶公见之与己同姓,事迹又相同(陶公入清后便隐居),故赠之。 

  此外,名医和市民也有相当的收藏。程元允,溪南人,为郡名医。闲时喜讲究法书名画,人亦恬雅。家藏有朱熹《祖帐帖》及元人书。再者,普通百姓收藏书画,在当时也不乏其人。 

  明末时期,裱褙工在艺术市场中也十分活跃。裱褙工因其工作环境的便利,经常接触书画原作,耳濡目染,时间长了对书画真伪自然有所领悟,从而成为市场参与群体的一员。而且装裱工“由其能知纸纨丹墨新旧,而物之真赝已过半矣。若夫究心书画,能知各人笔性,各代风气,参合推察,百不差一,惟际之能也。” 

  二、交易方式与书画的作伪 

[1] [2] [3]  下一页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100,906.3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