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l文献交流访谈人物访谈

王心耀:艺术家不要重复古人,也不要重复自己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壹号收藏网  发布时间:2017-08-21 20:15:57

壹号收藏网专访艺术家王心耀(左)现场

艺术家王心耀,1958年生于武汉,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人民政府文史馆书画院院长、馆员,武汉画院特邀艺术家,江汉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兼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汤湖美术馆馆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中国风NO.10 布面丙烯油画 60×180厘米 2015年

壹号收藏网:王老师,您好!首先请您给我们讲讲您的绘画经历是什么样的?在您绘画的道路上又有哪些人对您的影响比较大?

王心耀:我是78届读的书,在武师分院,那个时候艺术专业比较少,湖美、湖工,加上我们学校一共三所院校,我们是文革那代留下来的学生,恢复高考以后,我们应该算是美术第一、二届的学生。

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老师,有尚扬老师,中央美院的李天强老师,他们的一些观念和想法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读武师分院的时候是专科,工作之后我又到湖美去进修,那个时候的老师像刘寿祥、郭正善,他们于我而言既是朋友,又是老师。

此外,我非常欣赏清华大学的刘巨德先生,我曾经请他做我们美术学院的名誉院长。他有非常好的功底,写实能力很强,而且他画的国画在同类人中是有区别的。他非常有思想和境界,这个境界取决于他的文化和修养,他创造了另外一种语言,有他自己的个人风格,这个风格里面有很强烈的美学思想和强烈的个人意识,这个老先生对我的影响特别大。

中国风NO.8 布面丙烯油画 185×185厘米 2015年

壹号收藏网:之前,您与吴冠中、靳尚谊、罗中立等人入选国家重点课题《中国现代美术师》,当时有什么记忆深刻的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在跟艺术家同行交流的时候,又收获了什么?

王心耀:那次入选非常偶然,当时张晓凌先生,现在国家画院的副院长,也是《中国美术报》的主编,他在全国做了一次很有影响的展览叫“全国提名50家作品展”,当时包括刘大为、尚扬、许江、罗中立等一批当时就很有名的大家,我跟他们在一起,收获非常大。作品跟这一批名家同等的时候,对我的思维、选择方式很有意义。

做美术史这个课题的时候,我的《高原的祈祷》得了一个全国青年美展的金奖,张晓凌先生在编这本书的时候曾经说我的作品不纯是对自然的描绘,更多的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去了解,他可能看中了我从文化、从哲学的角度来观察特有的现实主义的题材,不是再现自然,更多的是反思,所以被他们选入了《中国现代美术史》这个课题。

《中国风系列》2014

壹号收藏网:2016年您在武汉美术馆办了个展,展出的是您的《中国风》系列作品,和您之前作品的风格几乎完全不一样,那您在创作《中国风》的时候您的创作想法是什么?

王心耀:这些年我有机会跑到国外的博物馆,我在比较中国美术史和西方美术史的时候,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的艺术家,应该有自己的语言。策展人冀少峰先生作为一个批评家,他给我做了一个梳理,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画过一幅史诗性的题材《黄兴在武昌保卫战中》,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我做过很多探索,比如 “85新潮”,我也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那个时候的《江苏画刊》在全国都是很有名的刊物,我有一张作品做了他们的封面,那幅作品也是从哲学、文化的角度切入绘画,第一次打破了现实主义的观念,把艺术作为一个文化的符号来进行展示,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有思索。

中国风NO.2 布面丙烯油画 185×185厘米 2014年 (天津香格里拉大酒店)

实际上《中国风》我也不停地在探索,画了一段时间后我又回去画了很长时间的中国山水,参加第三次全国美展油画展,我入选了一幅作品实际上也是探索中西融合,把中国的意象、文化符号和西方文化进行掺和。慢慢地我就把纯自然的东西转入精神层面,这是我转入中国风的一个起点。我觉得中国绘画是以少胜多,更喜欢用简笔的方式,这跟西方的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18、19世纪以前西方更多是客观的表现世界,而中国从一开始就是很主观的表现世界。

2014年是一个契机,天津的香格里拉旗舰店的一个美国老板让我给他们的大厅创作一组有关中国文化符号的作品,我就把中国山水的意象和这个来结合,我觉得应该更抽象些,更单纯些,我就把很多颜色都去掉了,只用黑和白来创作。画了一组之后,我有很大的体会,我把中国的文化精神向上提,画完之后我感触特别深,它把我好多年的爆发点、文化积累在这一次充分的发挥出来了,我觉得我找到了我的语言,这个语言更符合我的表现气质、更符合时代的气息,所以当时我取得名字叫“中国风”,而不是“中国画”,它表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

中国风NO.11 布面丙烯油画 185×185厘米 2015年

壹号收藏网:中国风系列作品是您对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油画结合的一种探索,是水墨画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您觉得中国新水墨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

王心耀:这个概念还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其实艺术只是一种形式,不管是油画也好,还是国画,我觉得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物,所以我们现在都不叫画家,而是叫艺术家。

其实对艺术的评价应该是综合的,比如我吸收了很多中国的观念和文化元素,但是我的肌理、造型的表达方式很多还是借用了西画的表达方式。我觉得现在的艺术是交叉的,我个人认为现在再谈“新水墨”、“旧水墨”的意义是不大的。

我觉得一个真正好的艺术家应该在继承的同时有自己的特点,而且要影响这个时代,而且至少你在你处的时代里是先进的,是引领者,能够影响一部分人,这个艺术家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嚼别人家的馍,要么重复人家,要么重复自己。

当然有的艺术家也很伟大,他固守一个表达方针,穷尽一生地去追求,我觉得也很了不起。但从我的个性来说,有的艺术家是在挖井,有的艺术家是在开垦,而我想做一个开垦的艺术家,因为我觉得人生有限,而智慧是无穷的,而你完全可以像孩子一样,天真一点,烂漫一点,你觉得应该怎么去做就怎么去做,这样对你的事业,对这个领域的拓展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风NO.4 布面丙烯油画 185×185厘米 2014年(选自《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油画展》

壹号收藏网:您的艺术创作似乎总在放弃擅长的领域,您本来擅长人物,却画了《老巷记忆》,本来擅长色彩,却尝试了《中国风》,在您看来,一个艺术家是应该多去探索新的艺术风格,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做到极致?

王心耀:艺术和科学不同,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要艺术?科学讲究严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艺术是违背这些东西的,更多的是一种趣味、一种意象,鼓励人们去想象。

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不要重复古人,第二个不要重复自己,往往很多艺术家在建立自己图像之后,一辈子就是一个符号,这个风险比较小。但是我曾经写过一个后记,我说我很羡慕儿童,他们充满自由的心态,比如你看一个孩子在玩滑滑梯的时候,你看的很精彩的时候他马上放弃又去玩跷跷板,他不停地在改变自己。我觉得他是一个很自由的个体,往往我们做一个事情却不太容易放弃。

从我的个性来说,我更多的喜欢自由,放纵,而且我觉得生命是有限的,创造是无限的,比如我做的这个东西已经有这个符号了,再做一段时间就是重复,技巧、样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的尝试,才会有新的领域开拓。

《中国风》我可能短时间会放弃,也有可能会坚持一段时间,我不停地在调整自己。如果我觉得还有潜力挖,我就再挖一段时间,如果矿没有了,我就没必要死守这个矿,我就换一个地方做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当然这对一个纯艺术家有风险,因为一个社会的结构相对是保守的,它希望对一个人的关注是固定的,就像一个镜头对着一个人拍照片,如果你经常晃,别人没办法给你聚焦,作为艺术家,你就有风险,但我觉得艺术家就不要考虑这么多,你觉得应该做就去做。

中国风NO.15 布面丙烯油画 185×185厘米 2015年

壹号收藏网:作为一名美术学院的老师,您在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哪方面的品质?对现在的年轻艺术家有什么建议?

王心耀:因为我本身是一个艺术家,又是一个教育者,面对我的学生时,我个人的体会是大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文思想的体系和结构,而不是把它变成一个职业学校、一门手艺、传授技术。技术只是我们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只是学了一门手艺,那大学就是失败的,那就是培养了一个工匠型的,那是职业学校干的事情,大学更多的是培养思想,培养他对社会整体的看法和他专业的思维体系,这是最重要的。

我对我的学生讲一定要在画外下功夫,因为艺术的目的不是还原对象,更多的是创造,而人文的和其它知识结构才能激发你对艺术的创造力和你对艺术认识的能力,你才会走的更远,否则你就是一个很庸的匠人。

艺术家和手艺人的概念是不一样的,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的创造,这样才能给人类留下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们现在很多的培养方式实际上是在培养次品,培养一个模式,培养一个手艺人,所以他的审美意识很庸俗,这是教育的失败。

中国风NO.7 布面丙烯油画 185×185厘米 2015年

壹号收藏网:您除了担任江汉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之外,还身兼汤湖美术馆馆长的职务,在美术馆的运营管理中,您有哪些心得体会?

王心耀: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来接受美术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但还是跟我们有关联,因为大学里也有美术馆。但是学校里的美术馆只是针对师生,是为了教学,为了创作。汤湖美术馆是个公共美术馆,首先我要考虑我的对象是谁,是为大众,为大众也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引导大众。

我觉得一个专业的美术馆它首先要具备对文化的引领性。首先是要像同行学习,第二个要考虑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这个团队很重视学术讲座、公共教育,另外我们在选择艺术家、选择主题的时候我们会考虑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要传达什么。前几年我们做了很多普及性的工作,比如把我们湖北的艺术大师逐步往上推,慢慢地也转向年轻人,这当中穿插了很多不同的观念,不同的想法,就是告诉观众艺术是多样的,艺术有很大的宽容度,让他们在欣赏展览的同时,也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想象,学会了创造。

我们要引导他们做这个事情,慢慢地培养一个高素质的人群,为国家也好,为民族也好,我觉得这是一个美术馆特有的使命,而不是只按着我们几个艺术家的想法去做。办大学、办美术馆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宽容,受了教育之后,你就不会站在一个很狭隘的角度。

壹号收藏网记者和艺术家王心耀(中)合影

壹号收藏网:相信汤湖美术馆在王院长的带领下会越办越好。

王心耀:谢谢,我也希望你们壹号收藏网办的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麦穗儿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2,750.0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