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大美不言 雅然纸上——青年画家胡新安艺术创作写真
- ·下一篇文章:焦宣洛:现代西方绘画流派--超现实主义
气象高旷 笔走龙蛇——书法家塔常超艺术
作为蒙古族人,塔常超坦言,自己做人刚正,性格直率,喜欢书法家颜真卿的书风,欣赏书法家米芾字的潇洒而有气势。而“律己、沉默、内敛,不知足、不张扬、不外露、不标榜,”则是熟悉塔常超的朋友对其的评价。这种精神气质无疑是北大荒黑土地的哺育,是一望无际大草原特有的旷达气魄的熏染。这也无疑是塔常超书法中“刚劲质朴、透逸雄浑”气韵的精神基因。
“观山画水情尽洒,舞文弄墨挥自然。行云流水熟中拙,意在笔先运筹远。”塔常超此首《学书有感》,道出了其书法艺术追求的境界。
“字除了要写的有骨气,线条美,更要"拙中带美,美中有拙"。画要熟中熟,出神入化,信手拈来。而书要熟中拙。”如老子所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拙至美”也是一种至高的审美境界。塔常超坦承,自己的书法“还不够拙”。为此,他在不断自我扬弃。
在塔常超的书道求索中,他有难得的“自知”和“自弃”。他认为,书法无法穷尽,要不断修正自己。每天晚上读帖,对照自己,常觉“今是而昨非”。不满意的字,他自己毁掉。有人评价他的字“张扬”,他就注重增强字的厚重和拙气。快四十岁时,重新审视自己,又从零开始。他说:“我的书法学习,耗尽了我以往生命的大部分时间。我弱冠学书法,只知道临书写字,循规蹈矩,孜孜以求。十几年之后的而立之年,我忽然顿悟,我的字蒙受了诸多的错爱,雅与俗本末倒置。”
多门艺术融会贯通

塔常超书法作品欣赏之四
书法从诞生之日起,就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诗为书之魂”,“文为书之基”。而在塔常超看来,“书法艺术是综合性的超然艺术,涉及到诸多门类,比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军事、文学、历史、太极、佛学、自然、物像,等等。舞蹈、形体与语言表现,音乐中的抒情与华彩,佛学的空灵与深微妙法,文学中的喻义与广义,物像中的避让、顾盼、相背,都和书法有着千丝万缕的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书法高就高在无法登顶,深就深在难探底。”
在日积月累中,塔常超具有了广泛艺术修养,有了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在文工团,拉过小提琴、手风琴、弹过钢琴;他做过8年中学教师,教过语文、音乐、历史、美术;他在戏曲评论室,从事过3年艺术研究;他写过小说,发表多首诗歌,作过金融杂志编辑。这些丰富的阅历、厚重的文化底蕴,多方面、多层次的艺术修养,滋养着塔常超的书法艺术生命,壮大着他的书法艺术成就。
在谈到给书法爱好者的建议时,塔常超说,书法本身没有什么专业和业余之分。古人曰:字怕习,马怕骑。书法需要时间揣摩,非一朝一夕就能尽美。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刻苦认真追摹读写,才能达到“庾信文章老更成”的程度。他尤其强调,习书要从一丝不苟临帖始,但“临帖更不能当书奴”。浩如烟海的碑帖,综合起来看,每个书家各有优劣,要有选择性地临帖。临到一定水平,就要注重不断提升自己的字外功夫,不断提高读帖水平、鉴赏能力。要鉴赏别人,更要鉴赏自己,这是至关重要的。
责任编辑:麦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