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文献交流评论综合评论

素描本体和它的文化转向——浅谈孔千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王冠  来源:今日艺术网  发布时间:2015-06-23 10:03:55

孔千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对素描的深层结构发生兴趣,试图动摇它、植入它或改造它。作为一个人和艺术家,他又敏感于(个人记忆与听说中的)城市历史与中西文明的冲突。于是,他将两者结合起来,探索素描问题的同时,用素描触碰根植于内心之中的文化问题。

对孔千艺术的解读,从素描本体开始。

之所以被叫做“素描”而非“铅笔画”,是因为我们从孔千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对“形体”与“塑造”的高超把控能力。这是受赐于学院,它的根基源于欧洲传统,并使其无论如何创新都仍然是素描而非简单的铅笔画。素描是欧洲人“看”世界的基本方式,成为孔千作品的底色,也是他要扩充的那个对手。当我们这样去说的时候,其实这个“看”中是包含了两个层面的狡黠的。

孔千 《看》 44.3×59.5cm 纸本素描 2014

第一个层面通俗比照即是,“看什么看?”“哎哎,往哪看呢?”“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它属于纯粹的视觉,概括起来大体包含这样几类信息:1.你要看什么?(视觉选择,即选择被看物、场景或场景和物中的某个可以被看的部分)2.你从何处看?(视觉角度,当眼睛投射到被看物之后进一步达成方位感并形成构图)3.你看出多少?(视觉细节,质感、细处及连带出的诸般趣味)4.从以上“看”的基础中,产生的心灵效应(视觉通感,也就是所谓艺术中的某些“看懂”了)。此处的“看”是“看见”,单纯代表眼睛,及眼睛直通心灵的能力。

另二个层面通俗比照即是,“小王,你怎么看昨天的事?”“姑娘,你怎么看我对你的爱?”“我若不义,百姓如何看我?”这里面的“看”,并非单纯视网膜的游戏,而是“看待”。 “看待”即“认知”,你怎么看我,可以替换为你怎么想我?你怎么认为我?你怎么理解我?在“看待”中,眼睛同样重要,但绝非唯一。它包括了“看”你的面貌,“听”你的语气,“嗅”你气息,“观察”你的行为方式。由此,“看待”是综合性的,可比拟为电影艺术,其中的美术、灯光、音响、文学叙事都将作为它的组成部分而存在。

“看见”是单纯的因,“看待”是丰厚的果,“看见”也可以成为纯粹的果。而当你形成了独特的“看待”时,你的“看见”亦将有所改变。

孔千 《兴奋的人》 59.5×44.5cm 纸本素描 2013

我们通常认为的摄影大师带给你全新的“看”世界的方式,其不过是向你展示出他所选择的被摄物,从什么角度将所看之物进行摄取,加以光线、冲印技术并由此成为独特的空间艺术。他仅仅是作为“看见”存在的吗?似乎是,又似乎不是,罗兰·巴特的摄影阐释将摄影从庸俗的构图光线提升到精神内容层面,优秀的摄影大师无需阐释直观事物表面而捕获心灵。后现代艺术中的大量图像学作品,往往以全新的“看见”骚扰你的深层感知结构,从而动摇了人们固定的“看待”外物的方式。中国古人肉眼的“看见”从属于文化的“看待”,文人山水画从构图到塑造均不受制于自然常识,其气质的生成更要归因于东方哲学的境界。

素描是西方“看”的文化的一个源头,是科学性体现在艺术中的重要例证。从中,我们很难剖析是西方人对自然单纯的“看见”(近大远小、明暗)形成了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科学理性精神),还是其先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科学理性精神)使他们决定坚起心念如此的“看见”下去(自然主义、写实主义)。素描就是“看见”与“看待”的合二为一。 由此,平面中再现三维立体、焦点透视法、物体结构与人体解剖、光线阴影和明暗等一系列的,以真实再现世界为目的的艺术得以形成。极致说来,互联网就是这种模拟思维的最高结果。通过素描(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写实油画),欧洲人让我们又一次的“看见”了真实世界,并自以为懂得了它的内在(结构)与外表(明暗),于是,画家起稿时打起“结构线”,待准确后再“涂调子”。正是在对这类“看见”的修习中,中国画人逐渐形成了欧洲式(也是国际式)的“看待”世界的标准方法,它塑造了我们的理性的视觉思维,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是这一次进步的推动者。

孔千 《要倒的香台》 44.3×59.5cm 纸本素描 2014

孔千通过常年的素描教学,使其对欧洲素描的“看”世界的理性思维方式产生初步认同,依此具备了坚实的绘画功力,同时进入到对西方整体文明的理解之中。但是,当这种能力的日益完备遭遇到一颗艺术家的敏感之心后,随即又生出动荡,在外人看来不声不响,于自己是十二分纠结,它们分别是:1.早在19世纪就开始困扰画家的“摄影术”的发明;2.基于个体经验之下的地域文化冲突,遗留的历史事件,血脉中存有的民族基因,三者共同交织生成特殊的“文化矛盾感”。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886.7188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