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文献交流访谈人物访谈

弘扬玉文化 传播正能量 ——访知名玉文化研究专家李永广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壹号收藏网  发布时间:2015-08-11 15:51:05

李永广近照

李永光 资深玉文化研究专家,宝玉石鉴赏、收藏、投资书籍自由撰稿人。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河南省宝玉石协会理事、河南省观赏石协会理事;曾任河南省镇平县宝玉石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多年;国家宝玉石鉴定师、国家宝玉石评估师;中国职业摄影师协会理事。

证书

李先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参与筹办了多届“中国镇平国际玉雕节”,曾担任县宝玉石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长期浸淫于玉文化产业,在二十多年的爱玉、赏玉生涯中,他先后拍摄玉料、玉件照片数十万张,撰写玉书、玉刊、玉报、玉文牍文字二百万字以上。

出版著作

自2011年开始,由北京、上海数家文化传媒出版机构、出版社邀约,中国书店出版社、地质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江西科技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出版,先后编著或主编《白玉玩家必备手册》、《翡翠玩家必备手册》、《昆仑玉玩家必备手册》、《和田玉玩家必备手册》、《碧玉玩家必备手册》等必备系列玉石鉴赏书籍;《白玉玩家实战必读》、《翡翠玩家实战必读》、《和田玉玩家实战必读》、《碧玉玩家实战必读》等必读系列玉石鉴赏书籍;其中碧玉的专著填补了国内碧玉研究的空白;同时他撰写的《昆仑玉鉴》、《中国昆仑玉》、《昆仑玉玩家必备手册》(前已述)等数部昆仑玉鉴赏的开山之作,填补了国内昆仑玉研究的空白;最近李永光先生还尝试将市场热销的白玉、翡翠、碧玉三种主流玉种浓缩在一本鉴赏书中,即《玉玄机——翡翠、白玉、碧玉鉴藏辨伪投资宝典》以简练、实用、真实的介绍,让读者花一本书的钱,得到三倍的收益,受到市场和读者的好评,风靡国内玉器藏品市场。目前,李永光先生为《中国珠宝》杂志特约编委,“壹号收藏网”玉器收藏特别顾问,“石头传媒”主编,是国内玉器界公认的实战型玉文化研究学者。

李永广老师是国内屈指可数的玉文化研究专家,侵淫于玉文化研究的二十余年,出版白玉系列、和田玉系列、昆仑玉系列、翡翠系列等科普类专著十余部,在宝石鉴定、品赏方面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李老师自1993年首届玉雕节开始,连续8届参与策划“镇平国际玉雕节”,也是镇平玉文化研究发起人之一,见证了整个玉雕产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壹号收藏网“走进中国玉雕之乡——镇平”大型专题活动中,我们慕名采访了李老师,听他娓娓讲述镇平玉文化和玉产业的发展史。

壹号收藏网简称“壹” 李永广简称“李”

壹:您在全国玉文化研究及宝石鉴定方面是当多无愧的大家,目前已出版十多部专著,能否给我们简单介绍下镇平玉文化和玉产业的发展史?

李:镇平玉文化有历史记载的在西汉时期,汉室宗裔刘崇被封为“安众候”,方位在县城北边安国村,也叫“安国池”,因是刘崇封地,又被称为“安国神”。1958年,在刘崇墓出土发现“圭形玉铲”。经专家鉴定,此圭形玉铲为独山玉,距今已有5000千多年的历史,此后,又在南阳独下脚下,发现玉街寺遗址,这成为镇平人最早关于加工玉的历史考证。

据明末清初的镇平县志记载和当地老人回忆,1914年秋,南阳镇守使吴庆桐看到石佛寺大仵营村玉雕艺人仵永甲的作品,惊叹不已,遂派人请他带手艺精巧的徒工20余人到南阳,雕刻了如意钩、鼻烟壶、偏正花、玉石牌坊、福禄寿三星、十八罗汉、双凤朝阳等作品,并送给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之后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蜚声中外。1927年,印度商人经南阳玉器店老板介绍专程赶到仵永甲家中,买走独玉观音、罗汉、济公等数十件工艺品,使南阳玉雕名声大振,扬名海外。

但在民国时期,战乱频乏,人们的生活颠沛流离,玉产业十分低迷,玉雕艺人的生活难以为继,从民国后期至解放初,镇平的玉雕产业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为了发展手工业经济,镇平县、石佛寺、张林、晃陂、高丘等地,以及贺营村、大仵营村等陆续成立玉器厂,生产的产品由北京、天津等地的外贸部门收购后,出口换外汇,但整体规模依然较小。

镇平的玉雕产业真正的遍地开花在改革开改后,因原来社办、村办玉器厂形势变化,经营不景气,原技术骨干像种子一样撒落民间,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真正有革命性的变化在1993年举办首届镇平国际玉雕节之后。当时县委政府很重视,时任县委书记的梁绪兴书记很有眼光,决定举办国际玉雕节,第一届玉雕节效果非常好,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第二年,开始与中国宝石协会联合举办,我被任命为组委会成员,带着邀请函去北京联系专家。此后连续举办了8届,市委市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决定由镇平升级到南阳,由南阳市政府主管主办,活动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包括精品展示、评奖活动、学术研讨等,知名度越来越高,促进镇平玉雕产业越来越壮大。

目前,镇平从事玉雕产业的人群近30万,占到全县人口的1/5,从业人员遍布全国各地,仅在广东四会玉雕从业人群就超过5万人,还有广州、佛山、揭阳、云南、青海、新疆和田等地,镇平的玉雕从业人员均占了很大比例,仅是东北岫岩就有一万多人。

截止目前,镇平的国家级大师30多名,省级200多名,还有大批的青年才俊。随着镇平人走出去交流和学习,吸引了当地的地方特色,比如新疆的粗旷浑厚,岭南的纤巧,苏州的隽秀,形成独特的中部风,洗刷了早年“粗大笨”、浪费原料的形象,整个产品结构形成三个层次,中高端各占三分之一,每个层次定位不同,高端定为收藏极,多为精品;中端为社会主流人士消费,其余为旅游类、大众型产品。

在整个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均是以玉文化为载化,包括佛教文化、儒家文化等,在这些因素潜移默化的影响,造就了今天玉产业的发展规模。

壹:镇平的玉文化和玉产业在全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力?

李:镇平玉文化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营造节会、扩大影响方面,走在全国文化示范区的前列。镇平做为一个欠发达的的县级城市,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有了开放的意识、包容的的意识、国际的意识,在全国其他玉产区比较前卫、先进,取得了良好效果。开放融合产的大前提下,也吸引了众多外地人来镇平发展。目前,在镇平来自新疆以经营和田玉为主的维族人已有5000余人,包括家属近万人,湖北地区包括广水、枣阳、随州、孝感等地有上千人,四川、重庆也有大量人口涌入。

因每年坚持举办玉雕节,邀请国内外大师、专家、企业老总及湾台商人进行学术报告会、交流会和精品展评活动,无形之中营造了玉文化的厚重氛围,在南阳乃止全国玉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此外,通过镇平籍的玉雕大师、艺人、商人,到广东、云南、上海、北京、江苏、杭州、新疆、辽宁等地买玉料、开店、办厂、带徒弟、搞加工,既吸纳了当地文化的先进性和传统工艺品的独特性,又把镇平本土的玉文化和经营理念传播到当地。现在苏州的镇平籍大师就有8人,苏州“四剑客”,范同生、柴艺扬、候晓峰、赵显志很有影响力,连苏州当地大师都不敢小瞧。这些与大师们注意学习、融汇百家、工艺水平高超有关。有人曾打方说,现在的大师就像是印钞机,人们排着长队找他们加工,每位大师的年收入均不低于千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学习玉雕的热情。

通过近年来的开放交流、办节会,把镇平玉文化的厚重性、积淀性、精神性、包容性传播到了四面八方。通过建立节会、搭建平台、引进英才、四方扩展这样的过程,使镇平玉雕产业走向了全国,引领了整个市场的发展。目前在建的玉文化博物馆,在全国当是第一流的。

壹:除了在本土举办玉雕节外,镇平还有哪些走出去的交流活动?镇平人具备哪些创新精神?

李: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玉雕局、玉管委、宝石协会对于玉雕产业发展都十分重视,持续不断地开展走出去的活动,比如参加学术研讨会、参加各地的展评会、聘请大师讲课交流等,把本地有培养前景的青年人才送到天津美院、西安美院等专业学府深造等。概括起来主要是十二个字:送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开眼界。

送出去 比如说刘国皓大师,早已功成名就,但依然感到自己有所欠缺,停下如日中天的事业,出资带领高端设计师团队去西安深造,宁愿停工半年,还要投入大量资金,也要去迎接挑战,提高自己和团队的工艺水准。

以农村题材闻名的张克钊大师,生活积淀很丰厚,对旧时岁月和农村生活怀有深深的眷恋,难能可贵的是,几十年来始终保留一颗空寂的心灵、童真的质朴,他的作品总能让人联想到以前的生活,让人眼前一亮,作品屡获大奖。但他依然坚持不断的学习和深造。

请进来 除了送出去,还有请进来,早期政府邀请天津的工艺美术大师到镇平来做指导。县宝石协会的李杰会长也曾高薪聘请上海玉雕厂厂长到公司任首席设计师,通过以师带徒的方式,提高工艺水准。

走出去 政府积极组织人才到上海、苏州等地工艺水准较高的地方学习深造,取得真传、水平提高后,再鼓励和支持他们回乡开工作室,创业发展。类似于这样的交流人次已超过10万人。

开眼界 玉雕局和宝石协会,也常组织本地中高端人才和知名企业老总去外地参加各种评奖活动、各种展会和研讨会。此外,还到亲近艺术领域去学习交流,比如福建盛产白瓷的德化、加工石雕闻名的浙江青田、江西的景德镇等地学习交流,从姊妹艺术中汲取好的理念,同时也邀请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到镇平交流、讲课、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等,潜移默化地提高我们当地艺术水准。

通过玉雕局和宝协多年来的坚持和努力,不断的对外交流和学习,对于提高本地大师和准大师们水平起到了很有的作用。

此外,镇平人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潮流,在玉产业发展中开辟先河,最早从事电商,并带动乡邻,产生连锁效应,取得了显著成效。镇平从事玉雕行业的人,大多有走南闯北的经历,他们最早接触产业消息,对于新媒体、电商的认知度比较高,并开始探索实施。目前,从事电商的不少于五千家,还有目前的微商等,融合各方不同的人脉圈子,逐步发展壮大。

壹:镇平的玉文化研究成果主要有哪些?对于推动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李:镇平围绕玉文化研究,大致有三个分类:一是以知识性、鉴赏性、趣味性和精神性为主的科普性研究,以我和王林局长为主,出版了多本专著;我的作品多以鉴赏、科普为主,曾出版白玉系列、和田玉系列、昆仑玉系列、翡翠系列,还有精华版的《昆仑玉鉴》等多个系列,到目前为止,共出版13本。王林老师也曾出版了《玉乡人》《镇平玉雕的故事》等多本专著。

二是纪实性的,忠实记录玉雕产业发展过程、成就及玉雕节盛况等,由党史委组织编纂出版《玉雕志》,包揽了镇平玉雕产业发展的整个状况。

三是文学性的,以文学诠释玉文化,讴歌玉产业、玉雕家族、玉雕大师的小说、散文、戏剧、剧本等,以著名编剧、县作协主席张德光,县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邵军为代表的人物等,先后出版了《玉乡魂》《玉之缘》等具有相当水准的文学作品。还有戏曲界、歌舞界以戏曲、歌舞、说唱的形式围绕玉文化的主题,通过视觉艺术来诠释、宣传玉文化。

此外,还拍摄了大量的专题片,央视和省市各级电台都拍过,容量大小、片子长短不等。其中阎英明老师在撰写电视脚本、解说词方面出了很大力,做了很大贡献,玉雕节的大型歌舞表演的脚本和镇平第一部玉文化电视纪录片脚本均由阎英明老师撰写。

通过一系列的文化研究和文学作品,给玉雕产业的发展输入了正能量,提升了大家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增强了凝聚力,也从侧面促进了工艺水平的提升。

壹:谈谈您从事玉文化研究的渊缘?研究的意义何在?

李:我接触玉石这行是1993年,因为工作的原因奉命行使。从县委办公室调至玉雕节组织委员会任副主任和县宝石协会秘书长,利用玉雕节的机会,开始对玉进行研究,也成为镇平玉文化研究的发起人。真正开始动笔在2011年,前后积累了18年的时间,在之前阅读了大量玉石鉴赏、投资、收藏方面的书,一方面是工作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后来越来越深入和痴迷,一旦有机会就买书。比如为了探讨吉祥图案,下了很大功夫,后开始研究观音文化和弥勒佛文化,还专门去奉化溪口弥勒发源地考查。为了研究牡丹为何被定义为富贵花,又开始研究牡丹文化,包括牡丹的习性、生活环境、各类赞美诗词和文学作品等均有涉猎。还比如钟馗为何会避邪及生肖文化等均追根问根,直到钻研透彻。研究的过程其实也是二次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希望能通过图案、颜色、符号、工艺等表现手段等诠释中国传统文化,把最基本、最深厚、也最具潜移默化影响力的方面表现出来,教大家如何从题裁和技法上领悟玉的美,从品相、玉质上去体会,把玉的美学价值、思想性、道德性的元素都提炼出来,传播一种正能量,这既是我个人的爱好,也是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弘扬正能量”的大概念,这是我们做为玉文化的研究者,应当具备的情怀。今后,我还会在玉文化研究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根据市场和大众需求,策划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弘扬和传播玉文化。

责任编辑;麦穗儿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375.0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