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文献交流评论综合评论

典雅明丽写吾心——张劲松国画艺术探索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盘古收藏网  发布时间:2015-05-04 15:32:32

张劲松

纵观美术史,学习中国画主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先习书法,然后书而优则画,二是先通过系统的西画造型训练,而后转习中国书画。前者以吴昌硕为代表,后者则首推徐悲鸿。在他们的影响下,名家辈出,泽其荫者,更是不胜枚数。这两支队伍正如国画中的两条墨线,时而并行时而交织在中国绘画史上。有趣的是,不管采用何种途径,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殊途而同归,那就是传情达意。所以,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二者之间的相互浸润与影响。做为后者,既然是要画中国画,不可避免的会更多的趋同于前者。众所周知,中国画的精髓在写意,"书者抒也",而最能体现写意性的莫过于书法,也就是笔墨。"得意忘形",造型则在其次。但造型也并不是不重要。劲松先生属于后者,读他的作品,感受尤甚。

每每欣赏劲松的作品,我就在想,是什么成就了他这种风格 ?究其因,不外乎如下几点。

其一,深厚的家学渊源。劲松曾祖父辈、父辈就是地方书画名家,自幼秉承家学,耳濡目染,经过长期熏陶,因此酷爱绘画。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他步入艺术殿堂奠定了基础。

其二,扎实准确的学院派造型。劲松1990年毕业于昌潍师专油画系,后先后进修于中国美院国画系、中央美院油画高级研修班。期间,受业于刘国辉、吴山明、吴宪生、冯远、高天雄诸先生,受益匪浅。一路走来,锤炼出他学院派特有的造型基本功。其素描作品,造型准确,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神态自然,刻画深入精到。其速写作品,于寥寥数笔中描绘人物动态生动传神。搞过人物画创作的人都知道,人物画创作,尤其是历史题材人物画创作中的典型人物,对造型准确性的要求几近苛刻,即使有半点不象,也会遭到观众的诟病,画面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其作品《高粱红了》是他在甲午秋日创作完成的,画的是诺奖得主莫言先生,先生凝神聚力,目视前方,嘴角上挂着高密东北乡人特有的倔强与执着。所有这些,均体现出劲松准确到位的造型能力。古人云:画人难画手。做为第二表情的与面部遥相呼应的交叠在胸间的手,也是他着力刻画的对象。准确的比例,舒服的透视,明晰的结构,让人自然联想到这双手所造就出来的,为国人争了光的,朴实凝重的华章。而在处理躯干衣着部分的时候,则是大胆施以笔墨,作者饱蘸激情,笔酣墨畅,把笔墨效果发挥到极致。做为背景的,自近而远的红高粱,则是运用花鸟画中的点du法,寓精妙于荒率之中,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感,来突出莫言先生高大的形象,世界名人与红高粱相互辉映,一股存在于人类本身的固有的力量,跃然纸上。这些效果的取得,没有扎实的造型基本功是难以想象的。他近期创作的《画坛四杰》,也是如此,准确生动的形象,向人们再现了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的精神风貌,是再现也是表现。

张劲松作品《画坛四杰之黄宾虹》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张劲松作品

其三,异于常人的悟性。劲松喜欢画小品人物画,他的小品人物更多喜欢夸张变形,即便是变形,也是有限度的,既不流于漫画化,更要变得美,因此,其小品画,流露出一种清新迎面、典雅润心的格调,我不敢断定,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他是坚守这种风格且不断强化,还是另辟蹊径,但就目前来看,这样的风格出现在一位年轻画家笔下,实属不易,没有超群的悟性是行不通的。记得陈传席先生说过,画画不难,而画面要透出气者则难,透出冷气、清气则更难,可谓的论。马球图、戏剧人物、仕女、高士是所有人物画家惯画的题材,此类内容,不易出新,容易流俗。然而,劲松却经过一番意匠经营,化腐朽为神奇,脱俗出新起来,给人以出水芙蓉之感。细研他的画,我发现一个秘密,他总会设计一个类似文章中文眼似的亮点,而这一点却又亮得不露痕迹。面部神态,或颦蹙的眉梢,或微抿的嘴角,或流转的眼波,不管落于何处,均着力刻画而又看似不经意。其他,诸如举手投足,着装配饰,皆服从服务于此。做为背景的一蓬衰草,一簇残花,一枚孤叶亦绝不孤立存在,都来为这一点甘当群众演员。这样众星拱月的造型,详略得当的处理,虚实相生的层次,开合有致的构图,加上劲松西画的色彩修养,自然呈现出典雅明丽的画面。

其四,精妙凝练的笔墨修养。有了过硬的造型基础和颖异的悟性,就要再不断锤炼笔墨,力求"以书入画",曾经得到过诸多名家点拨的劲松,自然深谙此道。尽管他的书法很少示人,从他的画作中,不难看出他在书法造诣方面的端倪,以及他台下对书法的重视与执着。一副题有"细雨鱼应出,微风燕该斜"的画作,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画面中三个人物的服装,以大笔挥洒,运笔跳宕灵动,浓淡干湿,一挥而就,呈现出酣畅淋漓的墨趣。而信笔勾勒的线条,无论衣袖,裙带,还是油纸伞,均以书法线条写就。若将右上方的题款单独剪裁下来,也是一副完整的书法作品。轻松的结体不失二王的谨严,个性的点画,透着汉隶的味道,试看"该""甲""之"的末笔,则更多的是汉简的笔意。当然,劲松习字,更看重的是从中寻求线条的信息,以期应用于自己的画作中。所以,才有了他率性的题款,而这恰恰与他的画相吻合,书画相得益彰,达到了书画的统一。

[1] [2]  下一页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44,750.0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