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当代艺术是否进入青黄相接期
- ·下一篇文章:画家侯玉兰:用工笔之美诠释艺术人生
笔墨“凝”国香——专访牡丹画家安宣东
在历代画圣中他觉得王雪涛,田世光的花鸟画对他影响最大,尤其是在构图、色彩、结构上,意境等使人遇到是一种幸运,观之是一种满足,品之是一种精神盛宴。

安宣东老师的作品,有的清新典雅、色彩明丽,营造出一种唯美、浪漫的意境;有的色调沉稳,绚丽空灵、装饰性很强。有的则色彩强烈,但杂乱而又有序;有的小巧玲珑,有小家碧玉的气质,所有牡丹画都表达出作者热爱生活,对美好的追求。
欣赏他的作品,仿佛有一种穿越古代与现代、东方和西方的跨界之感,实乃一种美的享受。 艺术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但创新的基础离不开传统,离不开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这是一种艺术的辩证关系。正是由于他多年努力坚持师法传统,师法古人,师法自然,凝聚了自己的天赋、胸怀、人品、学识和修养,才练就了深厚的书法、笔墨功力,才能立足于传统不断地创新。其情调、意味也完全是中国式的,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突出的是中国画的笔墨意趣。
安宣东在艺术实践中感觉到:现在生活红红火火,自董其昌后倍受推崇的淡雅恬静的南宗艺术已不太合大众口味,但南派的文人画意蕴又不能丢,丢之则俗气。如何把南宗的轻柔与北派的刚劲传统艺术合一,这是个新的重要课题。他便以牡丹为主体,试把水墨与重彩结合起来,努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古今融合,雅俗共赏的艺术视觉。 关于作品中大胆运用色彩,安宣东说,画家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不应该另起炉灶放弃传统文化,不能只用西方那种理念进行中国画的创新,这违背我们民族文化的原则。他的画作是在中国传统的技法和笔墨语言的基础上,加入西方的色彩绘画理念,但所有的原料都是中国传统的东西。“用传统的笔墨,用当代的构成,来画生活的感受。”安宣东说,这是他对生活和画作关系的认识。 纵观其作品不难发现,他将西方绘画艺术的明暗、光影变化、色彩于质感的表现手法,融入牡丹绘画之中;他画枝干自如,于转折顿挫中充满美感的律动;他画叶,多用墨,或浓、或淡、或干、或湿,浑厚华滋;他画花朵,色彩斑斓,别具鲜妍典雅气度。他笔下的牡丹如沐晨露,如沐春风,仿佛是画家用色彩的旋律弹奏出的一曲大自然动人乐章。“淡妆浓抹总相宜 ” 中国写意画,看似随意,其实每一笔一点都有构思和设计在里头,绝不随意。每次作画完全随着当时的心情、思维去画,每幅画的感觉都不一样。当然会有败笔,安宣东说真正达到“废纸三千”的程度:稍有不到位的地方,肯定弃之纸篓。这种完美主义正反映了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高标准、严要求,绝对不敷衍塞责。